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完结大后续(全文+番外)《荒年基建日志》陈曦赵铁柱后续大结局

完结大后续(全文+番外)《荒年基建日志》陈曦赵铁柱后续大结局

完结大后续(全文+番外)《荒年基建日志》陈曦赵铁柱后续大结局

麻溜滴
穿越重生 连载中
主角:陈曦赵铁柱 更新时间:2025-10-23 18:29

主要角色是【陈曦赵铁柱】的现代言情小说《荒年基建日志》,由网络红人“麻溜滴”创作,故事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7375字,更新日期为2025-10-23 18:28:12。在本网【kjguyu.cn】上目前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陈曦是在一阵撕心裂肺的饥饿感和喉咙灼烧般的干渴中醒来的。意识像是从深海里艰难上浮,冲破了一层又一层的黑暗与混沌。最后的记忆...

小说详情
精彩节选

陈曦是在一阵撕心裂肺的饥饿感和喉咙灼烧般的干渴中醒来的。意识像是从深海里艰难上浮,

冲破了一层又一层的黑暗与混沌。最后的记忆是滔天的洪水,为了抢修堤坝而决堤的巨响,

以及身体被浑浊巨浪吞噬的无力感……作为土木工程师的生涯,终结于一场天灾。可此刻,

为何还能感知到痛苦?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昏暗。

茅草铺就的屋顶破了好几个大洞,能看到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身下是硬得硌人的土炕,

铺着一层薄薄发霉的稻草。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霉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衰败与绝望的气息。他动了动手指,

一股极度的虚弱感席卷全身。这具身体,瘦弱、无力,

绝不是他那个因常年奔波于工地而锻炼得结实有力的身躯。

陌生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这里是大靖朝,北境,一个名叫靠山村的地方。

原主也叫陈曦,是个父母双亡的孤苦少年。持续三年的大旱,

接着是一场诡异的倒春寒和随之而来的瘟疫,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边境村落雪上加霜。

田地龟裂,颗粒无收,村民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口人,大多是老弱妇孺,

在饥饿和疾病的阴影下苟延残喘。原主,便是因为接连失去亲人,加之饥饿与悲痛交加,

在几天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他,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占据了这具濒死的躯壳。

“水……粮……”一个微弱的、苍老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陈曦艰难地转过头,

看到土炕不远处的地上,蜷缩着一个头发花白、骨瘦如柴的老人,是村里的老村长陈老栓。

老人眼神浑浊,嘴唇干裂起皮,气息微弱。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陈曦。穿越?

这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没有王侯将相,没有锦衣玉食,

只有一片濒临毁灭的土地和一群等待死亡的人。工程师的本能却在此时压过了绝望。

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首要问题是生存。水,食物,庇护所。他挣扎着想坐起来,

却一阵头晕目眩,又跌了回去。这具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不能死……至少,

不能这样毫无意义地死第二次。”一股强烈的不甘与求生欲在他心中迸发。

他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曾经用知识和汗水构建起对抗自然的屏障,现在,他同样要用知识,

在这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就在这意念达到顶峰的刹那,

一个冰冷的、毫无感情的机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强烈文明延续意愿,

灵魂波动符合绑定标准……】【“文明火种”系统绑定中……绑定成功。

】【宿主:陈曦。】【当前状态:极度虚弱,营养不良,轻度脱水。

】【所处环境评估:资源匮乏,生态脆弱,文明度:低。

】【发布初始生存任务:解决饮水危机。

】【任务描述:确保至少二十人获得持续三日的安全饮用水。

】【任务奖励:建设点数x10,优质抗旱粟米种子x1袋,基础体质强化x1。】系统?

陈曦愣住了,随即是巨大的狂喜!这是……金手指?是他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甚至改变这一切的希望!他立刻集中精神,尝试与系统沟通。

一个简洁的、类似全息投影的界面出现在他意识中。

上面有【任务】、【兑换】、【知识库】、【个人状态】几个选项。他点开【知识库】,

搜索“野外寻水”、“简易净水”。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

包括如何观察植被、地形寻找地下水,

如何利用沙石、木炭、麻布**简易过滤装置……希望,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第一缕火苗,

微弱,却坚定。“村……村长爷爷……”陈曦用沙哑的嗓子,挤出一点声音。

角落里的陈老栓微微动了动,浑浊的眼睛看向他,带着一丝惊讶:“小……小曦?

你……你醒了?”他以为这娃子也熬不过去了。

“水……我知道……哪里可能有水……”陈曦一字一顿,说得极其艰难,

但眼神却透出一股与年龄和虚弱身体不符的坚定。老村长愣住了。找水?

村里唯一的那口老井都快见底了,而且水越来越浑浊,喝了还拉肚子。

这娃子……是病糊涂了?但看着陈曦那异常清亮和坚定的眼神,老村长心底死寂的湖面,

似乎被投下了一颗小石子。反正也是等死,不如……他挣扎着爬起来,

颤巍巍地走出低矮的土屋。过了一会儿,他带回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身材高大,

但同样面黄肌瘦的汉子,叫赵铁柱,是村里仅剩的几个壮劳力之一,以前是个猎户,

性格耿直。另一个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姓王,丈夫死于瘟疫,一个人带着个七八岁的女儿,

为人善良,时常接济原主。“小曦,铁柱和王家媳妇来了,你说……你知道哪里有水?

”老村长喘着气问。赵铁柱看着炕上气息奄奄的陈曦,眉头紧锁,显然不信:“娃子,

莫要说胡话,好生躺着吧。”王婶则是一脸担忧:“小曦,你感觉咋样?别胡思乱想。

”陈曦没有辩解,他知道空口无凭。他深吸一口气,回忆着系统知识库里的内容,

用最简洁的语言说道:“后山……背阴的坡地,长着……很多蕨类植物和……芦苇的地方。

往下挖……应该……有浅层地下水。”这是他根据植被和地形判断的。系统知识告诉他,

这类植物通常指示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赵铁柱将信将疑。那片坡地他知道,

离村子不远,但平时没人去那儿挖水。“铁柱叔……试试吧。”陈曦看着他,眼神清澈,

“挖不到……也没什么损失。万一……有水呢?”最后这句话,打动了赵铁柱。是啊,

还能比现在更糟吗?他咬了咬牙:“成!我去拿镐头!

”赵铁柱叫上了另外两个还勉强能动弹的半大少年,拿着仅有的几件破旧工具,

跟着陈曦的指引来到了后山坡地。陈曦被王婶和老村长搀扶着,也勉强跟了过来。

他必须亲自到场指导。果然,在一片茂盛的蕨草和芦苇丛生的低洼处,

陈曦让赵铁柱开始挖掘。土质明显比周围湿润。一镐,

两镐……汗水顺着赵铁柱枯黄的脸颊滑落。另外两个少年也轮流上前帮忙。挖了约莫一人深,

坑底开始明显渗水!虽然浑浊,但那是实实在在的水!“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一个少年惊喜地叫了起来。赵铁柱抹了把汗,看着坑底慢慢积聚的浑水,

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激动。老村长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王婶也捂住了嘴,眼中含泪。

但陈曦知道,这还不够。浑水直接饮用,依然可能导致疾病。“别急……喝生水,会病。

”他阻止了想要直接捧水喝的少年。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指挥着:“找……大块的石头,

垒在坑边。找……细沙,干净的……鹅卵石,还有……木炭。”村里烧火剩下的木炭不难找,

细沙和鹅卵石河边也有。虽然大家不明白他要做什么,

但“找到水”这件事已经初步建立了信任。材料备齐后,陈曦让赵铁柱在出水口的下方,

用石头垒砌了一个小池子。然后,他亲自示范,

将带来的麻布(从王婶那里找来的旧衣服撕开)叠了几层,铺在池底,

然后依次铺上厚厚的细沙、砸碎的木炭颗粒、以及一层鹅卵石。一个简易的渗滤池做好了。

浑浊的地下水从挖出的坑里缓慢渗出,流经鹅卵石、木炭层、细沙层,最后透过麻布,

汇入下方的小石池时,竟然变得清澈了许多!“这……这水……”老村长颤抖着手,

捧起一掬过滤后的水,虽然还略带土腥味,但比之前井里打上来的浑水不知干净了多少倍!

“可以喝了。”陈曦点点头,“烧开……更好。

”村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带来的破瓦罐接水,小心翼翼地喝起来。

甘洌的清水滋润着干渴的喉咙,也滋润了他们近乎绝望的心田。

看着村民们脸上久违的、带着希望的光芒,陈曦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成就感。

这比建成任何宏伟的大桥或大坝,都更让他感到满足。【叮!初始生存任务完成。

奖励发放:建设点数x10,优质抗旱粟米种子x1袋(已存入系统空间,可随时提取),

基础体质强化x1。】一股微弱的暖流瞬间流遍陈曦全身,他感觉虚弱感减轻了不少,

精神也振奋了许多。他打开系统界面,看着那10点建设点数,

以及兑换列表里那些闪烁着诱人光芒的图纸和知识,嘴角微微勾起。水源,只是第一步。

靠山村的重生,从现在,正式开始。清澈的饮用水,像一剂强心针,

暂时稳住了靠山村摇摇欲坠的人心。但陈曦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饥饿,

依然是悬在每个人头顶最锋利的剑。

那袋系统奖励的“优质抗旱粟米种子”被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种子颗粒饱满,

透着健康的色泽,与本地干瘪的种子截然不同。他没有立刻分发下去,

而是找到了老村长和陈婶。“村长爷爷,陈婶,这点种子,是……是我爹娘以前藏的,

说是好种。”陈曦编了个理由,“但现在地都旱着,直接种下去,怕是糟蹋了。

”他将一部分种子用水浸泡,然后铺在几个破旧的瓦罐里,盖上湿润的麻布,

放在了相对阴凉通风的屋内。“小曦,你这是做啥?”陈婶好奇地问。“发豆芽。

”陈曦解释,“这东西长得快,七八天就能吃,能顶一阵子饿。

”这是他在系统知识库里找到的应对短期食物危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豆芽生长周期短,

不依赖田地,能快速提供维生素和一定的能量。几天后,当陈曦揭开麻布,

露出**脆生的豆芽时,围观的村民们都惊呆了。在青黄不接、连草根树皮都难寻的时节,

这简直是神迹!陈曦将第一批豆芽公平地分给了参与挖水井和身体最虚弱的几户人家。

当久违的、带着生机的食物进入腹中,希望真正在村民们眼中扎下了根。与此同时,

陈曦开始推行他的“工分制”。他找来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

用烧黑的木炭在上面画了简单的表格。“从今天起,凡是参与集体劳作的,

无论是挖渠、修房、还是巡夜,都按出力和时长记下工分。”陈曦对聚集过来的村民们说道,

他的声音虽然依旧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将来,

村里收获的粮食、**的工具,都会按工分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这个简单而公平的制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尤其是赵铁柱这样肯出力的汉子。

它打破了以往靠人情和辈分模糊分配的模式,将付出与回报直接挂钩,

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当然,也有杂音。村里原来的一个富户,叫钱老六,

灾荒前家里有几亩好地,惯于偷奸耍滑。他嘟囔着:“一个娃娃懂什么?

瞎折腾……”陈曦没有与他争辩,只是平静地看了他一眼:“钱叔若不愿参与,

分配时自然也按规矩来。”现实很快教育了钱老六。

当别人用工分换到更多的豆芽和后续集体劳动的优先权时,他只能看着,

最终也不得不讪讪地加入进来。解决了饮水和短期食物,

陈曦开始着手根本性的问题——农业和居住。

他利用系统兑换了一张【曲辕犁改进图纸】和【堆肥技术详解】,花费了5个建设点数。

“铁柱叔,村里的犁都在吗?我们得改一改。”陈曦拿着用木炭在平整沙地上画出的图纸,

找到赵铁柱。赵铁柱看着那结构精巧的曲辕犁图样,虽然看不懂全部奥妙,

但也能感觉到比现在用的直辕犁要省力、高效。“这……这能行?”“试试就知道了。

”陈曦带着他和另外两个稍微懂点木工的老人,找来旧犁,开始敲敲打打地改造。

当第一架改良后的曲辕犁在板结的土地上轻松地翻开泥土时,赵铁柱激动得手都在抖。

“神了!真他娘的神了!”与此同时,陈曦开始推广堆肥。他在村子下风处划出一块地,

指挥大家将人畜粪便、杂草、落叶、灶灰等混合堆积,定期翻动,让其自然发酵。

“把这些‘脏东西’堆在一起,就能肥地?”不少老人表示怀疑,这违背了他们祖辈的经验。

“这不是脏东西,是宝贝。”陈曦耐心解释,“发酵好了,就是最好的肥料,

能让庄稼长得更壮。”他运用系统知识,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

用最朴素的“土地也要吃饭”的道理讲给大家听。居住环境同样亟待改善。

几场小雨就让不少茅草屋漏得不成样子。陈曦没有选择重建,那太耗费人力物力。

他推广的是“土坯加固法”和“茅草编织技术改良”。带领大家用粘土、稻草和水混合,

相关章节
主编推荐

©谷雨空间 kjguy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063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