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穿旧皮鞋的鬼》的主角是【陈岸阿栀】,这是一本经典短篇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不游”创作,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本站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38165字,更新日期为2025-08-25 13:48:30。在本网【kjguyu.cn】上目前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会自己走路的皮鞋陈岸第一次穿上那双旧皮鞋时,鞋柜里的樟脑丸突然炸开了。褐色的粉末落在黑色的鞋面上,像撒了把发霉的雪...
小说详情
第一章:会自己走路的皮鞋陈岸第一次穿上那双旧皮鞋时,鞋柜里的樟脑丸突然炸开了。
褐色的粉末落在黑色的鞋面上,像撒了把发霉的雪。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物,
三接头款式,牛皮鞋面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光泽,鞋跟处钉着块磨损的橡胶垫,
走起路来会发出“咔嗒、咔嗒”的轻响——和父亲生前晚饭后在客厅踱步的节奏一模一样。
“爸,借你的鞋穿穿。”陈岸对着空荡的客厅说了句,弯腰系鞋带时,
鼻尖突然钻进一股味道:不是樟脑丸的刺鼻,而是淡淡的栀子花香,甜得发腻,
像极了小时候巷口老李家的花墙。他记得父亲总爱在阳台种栀子,说“这花懂事,不吵人”。
那天是父亲的百日祭,公司有个重要的客户会谈。陈岸翻遍衣柜没找到合适的鞋,
才想起这双被遗忘在鞋柜最底层的旧皮鞋。鞋盒里还压着张泛黄的发票,
日期是1985年6月12日,正是他出生的前一年。穿上脚的瞬间,
脚踝突然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凉丝丝的,像父亲生前总爱用胡茬蹭他手背的感觉。
陈岸愣了愣,以为是鞋带系太紧,松了松,那股触感却更清晰了,像有根无形的线,
牵着他往门口走。会谈进行到一半,陈岸的脚突然不受控制地往前迈了半步,
差点踢翻客户面前的咖啡杯。“抱歉,脚麻了。”他尴尬地解释,
指尖却沁出冷汗——那股力量像有人在鞋里勾他的脚尖,执拗地往门外拽,
鞋跟在地毯上摩擦,“咔嗒、咔嗒”的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突兀。客户走后,
陈岸坐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盯着鞋面上的樟脑丸粉末发呆。
他突然想起父亲去世前的样子:老人躺在病床上,意识模糊,却总在深夜盯着窗外的月光,
枯瘦的手指在被单上画圈,嘴里反复念叨:“该浇水了……她眼睛不好,
见风就流泪……”当时他只当是胡话,现在想来,父亲说的“她”,会是谁?
第二章:鞋跟里的半张照片与流浪汉的秘密那股力量在下班后变得更蛮横。
陈岸本想直接回家,双脚却带着他拐进了街角的小巷。巷口蹲着个流浪汉,
裹着件破烂的军大衣,正啃着块发硬的馒头,袖口磨出的破洞里,露出半截青紫色的手腕。
“咔嗒、咔嗒。”皮鞋稳稳地停在流浪汉面前。陈岸的手不受控制地摸向钱包,
抽出两张百元钞递过去。流浪汉抬头时,他看清对方的脸:眼角有块月牙形的疤,
和父亲老照片里一个战友的疤一模一样。“谢……谢谢。”流浪汉接过钱时,
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很多年前,也有个穿这样皮鞋的人,给过我钱。他说‘对不住,
当年没能救你’……”陈岸的心脏猛地一跳。鞋里传来个模糊的声音,
像父亲在叹气:“……当年要是多给点就好了,他为了救我,
腿被埋在塌方里……”他猛地后退一步,皮鞋却像生了根,牢牢钉在地上。
流浪汉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眼神急切:“你是老陈的儿子吧?他是不是……走了?
”见陈岸点头,老人红了眼眶,“他总说欠我的,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
要不是他把干粮让给我,我活不到今天……”原来父亲当年在边境当兵时,遇到过塌方,
是这个战友把他推出了险境,自己却伤了腿,退伍后没了音讯。父亲找了他三十年,
直到去年才在街角偶遇,却没敢认——那时父亲已经病重,怕添累赘。
“他上周还来这等过你,”流浪汉抹了把脸,“说要给你看样东西……”话没说完,
陈岸的双脚突然又动了,带着他往家的方向走。皮鞋在地上“咔嗒”作响,像在催促,
又像在逃避。回到家,陈岸把皮鞋扔进鞋柜,反锁了柜门。可深夜躺在床上时,
总能听到鞋柜里传来“咔嗒、咔嗒”的声响,像有人在里面踱步。他壮着胆子打开柜门,
月光落在鞋面上,鞋跟处的橡胶垫不知何时松了,露出个黑乎乎的缝隙。
用小刀撬开橡胶垫的瞬间,半张泛黄的照片掉了出来。照片上,年轻的父亲穿着军装,
胸前别着朵栀子花,身边站着个梳麻花辫的女人,手里捧着个搪瓷缸,缸沿还沾着栀子花瓣。
背景是老巷口的花墙,女人的发梢被风吹起,拂过父亲的肩膀,两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行小字,墨迹被泪水泡得发晕:“欠阿栀的,得还。
1980年5月20日,她送我上车的那天。”阿栀?这个名字像根针,
刺破了陈岸模糊的记忆。他突然想起十岁那年,翻父亲的旧皮箱时,看到过一沓牛皮纸信封,
收信人栏都写着“阿栀”,字迹娟秀,信封右下角总画着朵小小的栀子花。“咔嗒、咔嗒。
”皮鞋自己从鞋柜里挪了出来,停在门口,鞋尖对着楼道的方向,像在催他出门。
陈岸咬了咬牙,重新穿上鞋。这一次,他清晰地听到了那个声音,苍老、沙哑,
带着挥之不去的哽咽:“去老巷37号院……她的栀子该谢了,去年我去看时,
雨水打烂了……”第三章:37号院的栀子花与褪色的药箱老巷37号院藏在城市的褶皱里,
砖墙爬满了爬山虎,铁锈斑斑的铁门上,挂着把比陈岸年龄还大的铜锁。他翻墙进去时,
裤腿被墙头的碎玻璃划破,渗出血珠,却没觉得疼——院里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墙角的栀子花丛半死不活,叶片枯黄卷曲,却有朵花苞倔强地挺着,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白,
像个攥紧拳头的孩子。花丛旁摆着个掉漆的药箱,箱子上用红漆写着“林阿栀”三个字,
漆皮剥落,露出底下的木头纹路。“浇水……”鞋里的声音带着急切,像怕晚一秒,
花苞就会凋落。陈岸找到院角的水缸,舀起半瓢水浇在栀子根上。水珠落在花瓣上的瞬间,
他突然被一股力量拽得蹲下身——眼前闪过一片模糊的光影:年轻的父亲蹲在花丛前,
笨拙地给花浇水,女人站在旁边笑,手里拿着块手帕,时不时替他擦汗:“陈建军你慢点,
根都被你冲起来了!”“这不紧张嘛,”父亲挠挠头,“等我退伍回来,就把这院买下来,
种满栀子,让你天天闻香味。”“谁要闻香味,”女人把栀子花别在他胸前,“我要你记得,
我在这等你。”光影突然碎了,像被风吹散的烟。陈岸蹲在原地,眼眶发烫,
原来父亲总说“栀子花懂事”,是因为这花里藏着他最不敢碰的回忆。天快亮时,
院外传来扫地声。陈岸探头一看,是个挎着竹篮的老太太,正用扫帚清扫墙根的落叶,
竹篮里装着把小剪刀和喷水壶。“小伙子,你是老陈家的吧?”老太太抬头时,
陈岸看到她眼角的痣——和母亲相册里一张“邻居合影”里的阿姨一模一样,
“你爸年轻时常来这,跟阿栀姑娘在花前坐着,能聊一下午。”“您认识阿栀?
”“咋不认识,”老太太放下扫帚,往栀子花丛里撒了把肥料,“阿栀眼睛不好,
见风就流泪,总揣着个药瓶。你爸走那天,她抱着这盆栀子追火车,跑丢了一只鞋,
药瓶摔在铁轨上,碎了一地……”陈岸的心猛地一揪,看向那个褪色的药箱。
打开箱子的瞬间,一股陈旧的药膏味扑面而来:里面整整齐齐摆着几瓶眼药,
标签上的字迹模糊,却能认出是治疗“迎风流泪”的老牌子,最底下压着张处方单,
日期是1985年3月12日,医生签名处写着“给林阿栀,左眼干涩加重”。
“她等了你爸五年,”老太太叹了口气,“后来听说你爸结婚了,就把自己关在院里,
天天给栀子浇水,说‘花在,人就该在’。三年前冬天,她在院里扫雪时摔了一跤,
就再没起来……”鞋里的声音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像有人在哭,又像在笑,
混乱成一团:“……我收到她的信了……在边境的猫耳洞⾥,信被雨水泡得只剩半张,
她说‘建军,我不怪你’……可我回不去了啊……部队整编,我被调去守仓库,
写好的信全被扣了,等我能请假时,她已经……”陈岸蹲在栀子花丛前,
轻轻抚摸那朵含苞待放的花苞。花瓣上沾着颗露珠,像滴没落下的眼泪。他突然明白,
父亲不是不爱说话,是把话都酿成了栀子花香,藏在岁月里,一吹就散,却从未消失。
第四章:旧皮箱里的三十七封信与母亲的秘密从老巷回来后,陈岸翻遍了家里的储藏室,
终于在衣柜最底层找到了那个落满灰尘的旧皮箱——正是他小时候看到的那只,
锁孔已经生锈,他用父亲的旧钥匙捅了半天,才“咔嗒”一声打开。
箱子里铺着块褪色的红布,上面摆着三沓东西:一沓牛皮纸信封,一沓泛黄的照片,
还有个用红绳捆着的铁皮盒。信封上的邮戳从1980年延续到1985年,
收信人都是“陈建军(收)”,寄信人地址是“老巷37号院”,
右下角都画着朵小小的栀子花。陈岸拆开最上面的一封,信纸是用作业本裁的,字迹娟秀,
却带着点颤抖:“建军,你走的第三天,栀子花开了第一朵,我把花瓣夹在信里,你闻闻,
是不是跟我身上的香味一样?你说部队里苦,别总想着省钱,我把你送我的那块手表卖了,
小说《穿旧皮鞋的鬼》 《穿旧皮鞋的鬼》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
©谷雨空间 kjguy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06357号-5